李红豪——骑行三年,最爱福建
 
咨询热线:13515023362
企业文化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为:
李红豪——骑行三年,最爱福建
来源:转载骑行世界 | 作者:李红豪 | 发布时间: 2016-03-07 | 1317 次浏览 | 分享到:
有一次在青旅,一堆小伙伴围在一起聊天。有个人拿出一张纸说,你们都说一下你们最喜欢的三个城市,还有你们吃过的最好吃的小吃,我记下来,将来一个一个去。
轮到我,我说,厦门、泉州、漳州。
他说,那小吃咧。
我说,你记好了啊,蚵仔煎,土笋冻,面线糊,五香卷,烧肉粽……
他说,唉唉等下,第一个怎么写?
在座的正好有个福建的朋友,她大笑说,怎么全是闽南的啊。
我说,还有手抓面、石花膏、牛肉羹没说呢,先等他写完。
我是个想长胖的吃货,所以每个地方的小吃我都不会放过。但每一样小吃都能被我加为特别好友的,只有这里。
还有福建的风景。我骑车路过了秀美的武夷山,汹涌的平潭海,壮观的洛阳桥。我不仅专门去莆田看了妈祖的出生地,还专门去晋江看了我脚上的鞋的出生地。后来还想去看客家人的伟大发明——四菜一汤,无奈被恐怖的山路吓了回来。
最生厚的是福建的文化, 是我们对中国传统的保留
福建是个文化极其不统一的地方,南平、武夷山一带的人自称闽北,讲他们特有的闽北话。福州和宁德自称闽东,讲他们特有的闽东话。泉州、漳州、厦门三地自称闽南,讲他们特有的闽南话,也就是传说中的台语。还有个闽西,那是龙岩和三明,他们又是客家人,讲着千年历史的客家话。当我已经混乱在福建地图上的时候,有个福州朋友跟我说,不,我们福州不是闽东,我们和莆田属于闽中。我说行了,饶了外地人吧。
在福建遇到朋友,他们很少会说自己来自哪个城市,他们只说,我闽北的,我闽南的。
虽然福建东南西北各成一派,但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保留却没有不同。我觉得在那里过年才有真正的年味,不像北方的麻将从初一打到十五。听泉州惠安县的朋友说,元宵节家家户户挂上红灯笼,听漳州云霄县的朋友说,端午节每个村子的龙舟比赛都万人空巷。家家祭祖拜宗,村村有自己的祠堂,每逢大日子会游神,平日被供奉的关公、土地公、妈祖都会在街上一聚。举头三尺有神明,这是他们的信仰,而这些古老的传统在北方已经基本见不到了。
这里人有拜拜的传统,我在这里也养成了习惯,每逢妈祖,必有一拜。一路沿海骑车平安无事,我相信是有妈祖的保佑。
还有,不管在福建的东南还是西北,很多人家的门楣上都会贴上四字横幅,用来表示自己的姓氏,追根溯源。贴着“颍川衍派”的,此家必定姓陈,因为陈氏是从东汉时期的颍川发扬光大的。贴着“陇西衍派”的,此家必定姓李,因为陇西是李氏的隆兴之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比如“江夏流芳”,此家必定姓黄,“延陵世泽”,此家必定姓吴。这些名号在福建随处可见。最初我不知道这些横幅是什么意思,朋友解释之后,我被深深震惊了。这里的人民直到今天还纪念着自己的祖地。
这是福建的美食、风景和文化,但这些都不是最让我触动的地方。在福建一路骑车过来,给我最大感动的,是那里的人。
我印象最深的是三件小事。
我从南平去福州的路上,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爆胎了,停下来发现补胎都没法补了,因为扎破轮胎的小铁丝已经把内胎连着扎了好几个洞。我推着车子走了一公里,看见一户人家,只有一位老奶奶。我俩讲话互相听不懂。在福建这很正常,别说我了,隔壁村子来个大爷讲话,老奶奶也不一定能听懂。
可能是我肢体表达能力还可以,老奶奶知道我车子出问题了。她马上拿出手机给她山下的儿子打电话,让她儿子开着车上来接我,把我送到山下的镇上买内胎。
福建是个比较传统的地方,但大山里的老奶奶都会熟练使用手机,我惊呆了。
后来有一天,我从泉州去石狮的永宁镇,就是和威海卫、天津卫齐名的永宁卫。当时是想去看海,没想到傍晚时在镇上看到一幕盛况。几百号人聚在一个大祠堂里,几十桌酒菜已经摆好。
我感觉很好奇,过去问外面的一个阿姨这是在干嘛。阿姨说,这是我儿子的成年礼,今天十六岁了。我说成年不是十八岁吗。阿姨说,我们这里的小孩都是十六岁。我后来才知道,这是闽南人的一个习俗,小孩生下来和一位神灵有契约,每年要朝拜,保佑平安健康,十六岁那一天解除这个契约。
阿姨见我骑个车子,和我聊了两句。了解到我是骑友之后,阿姨说,来,你这么感兴趣,那和我们一起吃吧。我不好意思,阿姨一直很热情,说你正好也对我们这的文化有兴趣,你可以来感受一下呀。
我记得很清楚,那天是恒大和首尔FC的亚冠决赛第二场,我赶着回去看球,没有去吃。我谢过阿姨,就离开了那里。
后来想来,真恨恒大。
在福建的最后一站去了漳州,而我这几年里遇到的最感动的一件事,就发生在这里。
在漳州云霄县的时候,我听到好多福建朋友说东山岛很漂亮,也离得近,就想骑车去看看。一大早出了门,中午一点到了东山县城。在县城乱逛的时候看到了一家快餐店,我正好也饿了,打算进去吃点东西。
当时我全身上下只有五块钱,因为早上出门的时候忘带钱包了,五块钱还是在车前包里搜出来的。我想着五块钱能打一个大白菜就可以了,垫下肚子就行。毕竟盒饭五块钱能吃到肉的年代苍老师还是处女。
我把车停在外面,进去打饭。我把五块钱放到前台桌子上,跟老板说我只有五块钱,您就随便打五块钱的吧,弄个白菜就行了。老板开始打菜。
老板是个阿姨,看我奇装异服,一边打菜一边问我,你这是干嘛,是专业骑车的吗。我说不是,我就是骑着玩的。老板说你从哪里骑过来的?
每次遇到好人的转折点都是从这个问题开始。我用闽南话回答武汉,老板说哦,没听过,在哪?
真不是我发音不准,东山话讲武汉是另外一个发音。我深刻认识到了福建的分裂,光一个闽南,泉州话和漳州话还不一样,光一个漳州,云霄县和东山县也不一样,关键是还互相听不懂。
我用普通话说,就是武汉。阿姨大惊,武汉?很远的那个武汉啊?
我说不远呀。这时旁边有一个老奶奶,她可能是老板的妈妈,也在店里帮忙,她就走到我面前,在自己手上写字说,是这个武装的武,三点水一个又吗。我说是的。老奶奶大惊,转身和店里人说了一堆东山闽南话,我也听不懂。然后不断地“呀”,“哎呀”,说你竟然从武汉骑个车子到这里,骑了多久?我说我绕着骑的,算起来有五个月了。
这时老板正在打菜,大惊一声,五个月!?老板说我给你多打点菜,你喜欢吃什么肉。我说谢谢阿姨不用了。阿姨说你骑车要吃点肉。我看着阿姨打菜,她打了三个素菜三个肉,素菜我忘了是什么,三个肉是卤肉,带鱼,鱿鱼。鱿鱼已经不是肉了,已经算海鲜了。
打完菜我接过盘子连声道谢,阿姨说别客气,你还想吃什么菜,肉的,你自己来打,饭不够了再加。我一直向阿姨道谢,说不用了。
这个时候老奶奶站在旁边,她打开一个蒸箱说,拿出一罐汤说,这个给你。我一看是海蛎汤,老奶奶摸了摸罐子说,这个汤有点凉了,我给你热热。
我后来把汤拿到桌子上,开始吃饭。老奶奶跑到我对面坐下,我还没吃两口,老奶奶又站起来说,我给你尝尝我们这里的糖醋肉。然后拿一个盘子单独弄了一盘端来给我。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我当时感动得都快流眼泪了。三菜,一汤,四肉,两个是海鲜。一共五块钱。
后来和店里的几个人一直在聊天,老奶奶一直再说一个问题,你爸爸妈妈不担心啊,你家就你一个吗,赶紧回家吧。我说骑到广州就会回家了。老奶奶不断跟我说,你路上可一定要小心啊。
后来老奶奶出去办事了,她骑个三轮车走了。我又不断向阿姨道谢,我说我五块钱吃了五十块钱的东西。阿姨说,你要是不自己把钱放到桌子上,我绝对不会收你钱的,我现在再给你你也不会要了。你还没有孩子,理解不了父母的心,你太辛苦了,我看着心疼。
时隔两年,我重新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眼里竟然还闪着泪花。那位阿姨的音容相貌,还有老奶奶给我端来海蛎汤的画面,我历历在目。
我觉得每个背包客都会经历三个阶段,最开始看的是风景,后来看的是文化,最后看的一定是人,是人心和人情。
你去问徐霞客,他肯定也会这么说。
其实在中国骑车极其不利于修身养性,到处修路的国道和不眨眼的渣土车会迅速提高你骂娘的水平。但是我不仅没想过放弃,反而更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因为能遇到这样一件温暖的事情,路上所有的辛苦都不值一提。我所感受到的那种陌生人的纯朴,善良,热情,可能是大家常说的这个世风日下、骗子横行、人与人之间没有信任的中国最缺少的东西。
我一直在表达我对闽北、闽南、闽东的爱,没怎么讲到闽西。确实,我在福建转了一个月,唯一没有去的是闽西,龙岩和三明。但是,我到福州的那天,接待我的是个龙岩的朋友,对我十二分热情,于是我对龙岩也有了好印象。而至于三明,我既没去过,也没那里的朋友,但我更要感谢它,在我无数个骑不动的时刻,是它手下的沙县小吃给了我力量。
骑行这几年,最喜欢的就是福建。
突然发现这样说好像不专业。
骑行这几年,最喜欢的就是闽北、闽南、闽东、闽西和闽中。
如果下回再有人拿好纸笔问我,推荐几个你最喜欢的地方,我会说,来,我帮你写,福建好多县和镇的名字你不会写。

李红豪,来自武汉,高中时因为批评应试教育退学后,他出版过小说,做过支教,凭借写作挣到足够的生活费用,2013年5月起,他骑着朋友送的山地车,开始另一段旅程:骑行中国,并在路上完成了自我教育。》

RECOMMENDED PRODUCTS

推荐产品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