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曉東
我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一個擅長寫作的人,但是我相信勤能補拙的道理。
在最近這兩年,我一直都在堅持寫作,截至這篇文章為止,我總共寫了二十多萬字的文章。
寫著寫著,一些文章陸續發表了。記得第一次接到某家報紙寫專欄的邀請時,我激動得差點跳起來。隨著成功經驗漸漸增加,自己在寫作方面的自信心也在不斷提升。
記得剛開始在「簡書」上發表了一、兩篇點閱量還不錯的文章之後,就開始有出版公司主動聯繫我,問我是否有意願出書。
第一次收到寫書邀約,我一點自信都沒有,根本就不敢和對方談條件。當時心裡就想,「能有人看上自己寫的文字,並且願意幫忙出版,這已經很不錯了。千萬不要談什麼條件惹怒對方,否則對方一生氣就不會和你合作了。」
隨著被轉載的文章越來越多,我逐漸成為很多平臺的專欄作者。接下來,陸陸續續地接到好幾個出版公司的寫書邀約。這時,我已經能夠非常自信地和對方談條件了,如果要出版一本書,我不光對版稅有要求,對首印量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果你想要去寫作,但又對自己的寫作水準沒什麼自信,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多練筆。
文章寫好之後,還要在不同的平臺上發表出來,讓更多的人知道你、認可你。累積了一定的成功經驗之後,在寫作方面的自信心才會得到不斷提升。
當然,投稿的時候被拒絕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記得我剛剛在「簡書」投稿的時候,有時連投五篇,才有一篇文章被錄用。
辛辛苦苦寫完的稿子被拒,感覺真不爽。但我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不要放棄。嗯,投五篇才會被錄一篇,根據這個機率,如果我想有十篇被錄用,那麼我就去寫五十篇稿子好了。
只要有和自己拚到底的精神,你就會發現,做成一件事情根本就沒有很難。
從小學到高中,班導師對我的年終評語當中都會出現同樣一個詞:自卑。而身邊同學給我最多的評價是另一個詞:內向。
看到「自卑」和「內向」這兩個詞,相信你可以猜到,當眾講話這件事對那時的我來說,是一條多麼難以逾越的鴻溝。
大學入學考結束之後,我選擇去外地上大學。當時我最開心的一件事情就是,終於可以到一個沒有人認識我的地方去盡情生活了,因為這就意味著別人貼在我身上的那些負面標籤,會暫時性地消失。
最重要的是,我想改頭換面,重新開始,做一個不一樣的自己。
進入大學之後,我鼓起勇氣,透過競選當上了班代。這時我才發現,其實「自卑」和「內向」這兩個心理特質並沒有因為環境轉變離我而去。它們一直都跟隨著我,尤其是在需要我演講的時候,讓我很容易過度緊張。
作為班代,經常需要當著全班同學的面去說一些事情。即使是很短的一段演講,我都會在心裡準備很長的時間。但是等到真正需要開口的時候,大腦又陷入一片空白。
但是我相信自信心是可以透過自己的努力去培養的。為了訓練自己演講的能力,我抓住一切機會去訓練自己的表達。
上課的時候,我會坐第一排,這樣可以得到更多回答老師提問的機會。學校裡只要有演講比賽,我就咬咬牙、跺跺腳,先報名了再說。慢慢地,我的演講能力不斷提升,我對自己的演講水準也越來越有自信。
後來,我受聘到培訓機構去教英語;再後來,我開始在學校上幸福課;我受邀到不同的地方去開心理學講座,開講座的時候,底下的聽眾動輒就是幾百人。
我特別相信一萬個小時成功定律。只要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累積到一萬個小時的努力,那麼你就會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讀大學的時候,我的科系是心理學,但那時我特別羨慕英語口說好的同學。於是在課餘時間,經常一個人跑到操場上大聲唸英語。
有段時間,我特別迷戀「瘋狂英語」,渾身上下都充滿了一股瘋狂的勁。坦白說,這套英語學習法的確讓我變得敢於張開嘴去說英語,同時也練就了一口聽起來還算不錯的美式發音。
但是當我第一次和學校外籍老師聊天的時候,才發現之前那麼長時間的一個人操練,好像只是在自己感動自己。雖然已經可以背誦不少文章,張開嘴就可以複述先前背誦過的課文,但是卻無法和外國人順利交流。
就從那一刻起,我意識到,要想訓練出一口流利的外語,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多去和外國人對話,多去累積在這方面的成功經驗。記住再多的英語單字,背過再多的英語文章,如果不能用英語進行熟練的交流,都沒有辦法擁有在英語口說方面的自信。
我開始努力去抓住各種機會找外國人聊天,並嘗試了很多辦法,例如盡可能多參加各式各樣的英語口說練習、請外籍老師吃飯、上外籍老師的課、報名參加國際會議的志工等等。有時候在學校看到外國人,我就會鼓起勇氣走上前去和對方聊上兩句。
再後來,我進入學校工作,開始擔任外國留學生的輔導員,於是有了更多的機會訓練自己的英語口說。雖然沒有什麼厲害的英語證書傍身,但是隨著和外國人聊天的次數的增多,我對自己的英語口說也越來越有自信。
在心理學上,有一個和「自信心」非常類似的概念叫做「自我效能」。所謂「自我效能」就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
根據社會學習理論創始人班杜拉的理論,對「自我效能」影響最大的一個因素就是「個人的成敗經驗」。其實,如果想要提高自我效能,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累積一些成功經驗。
也就是說,如果在某一類事情上成功的經驗越多,那麼你就會在此類事情上越有自信。例如,如果你在公開演講方面取得的成功經驗越多,那麼就會對自己的演講水準越有自信。
當然,父母、長輩、老師對你的鼓勵也會提高自信,但是,提高自信最直接的方法還是多累積成功的經驗。
如果不努力累積成功的經驗,縱使讀再多的心靈雞湯文字、看再多成功學書籍、別人給予再多鼓勵,都沒有辦法為你帶來真正的自信。
那麼,到底該如何累積更多的成功經驗呢?
答案就是要多嘗試,不要害怕犯錯,先從一些失敗的經驗開始累積。
只有從失敗的經驗當中不斷地反思,繼續嘗試,才能累積越來越多的成功經驗。當成功的經驗累積到足夠多的時候,自信心就有了。
書籍介紹本文摘錄自《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別讓1%的情緒失控,毀了你99%的努力》,高寶出版
作者:宋曉東
【高寶】情緒掌控,決定你的人生格局(暢銷紀念版)
NT $300
PChome圖片來自PChome/本文章所有內容均由編輯撰寫,我們可以由閱覽者的點擊購買行為中獲得由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導購分潤收入。文章提及的內容與價格是文章發布當下的資訊,目前可能已有變化,詳情請參閱購買連結。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當當網100%好評,近10,000名讀者真心推薦,就算在很煩的世界裡,也要練習創造好心情!
你的情緒,是你自己決定,還是隨著別人的行為而起伏不定?其實只要改變看待事物的眼光,就能活得更自在,並讓人生超乎想像。現在就開始為自己創造好心情吧!
「跟老闆打招呼沒有得到回應,是不是討厭我……」「朋友吃飯沒約我,他們該不會要說我壞話吧……」「絞盡腦汁想的提案被否定,一定是我能力太差……」「只是順手幫忙,結果大家什麼事都丟給我做……」
你的內心是不是很常浮現各種小劇場?或是覺得好糾結好委屈?你經常為了「明明很努力,結果卻不如預期」而煩惱、焦慮嗎?你曾因累積太多不滿而失控爆走,結果後悔不已、內疚自責嗎?
生而為人,難免會因為各種突發狀況而不高興。但是,只有你能決定要不要生氣,也只有你能讓自己開心。
這本情緒管理指南,沒有空泛的大道理,只有最真實的經歷、最好懂的心理學知識、最實用的方法,就是要幫助你提升掌控情緒的能力,讓生活少一點不順心,多一點樂趣!
【加入關鍵評論網會員】每天精彩好文直送你的信箱,每週獨享編輯精選、時事精選、藝文週報等特製電子報。還可留言與作者、記者、編輯討論文章內容。立刻點擊免費加入會員!
責任編輯:朱家儀核稿編輯:翁世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