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星在线活动查询中心

元素星在线活动查询中心

shape
  • Home
  • 活动查询
  • 《说文解字》第232课:细说“逝”字

《说文解字》第232课:细说“逝”字

  • 2025-10-21 22:35:40
  • admin

2、迋。读音有三个:

(一)wàng。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迋,往也。从辵,王声。《春秋传》曰:‘子无我迋’。”形声字。本义是往来;归往。《广雅·释诂一》:“迋,往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迋者,《汉书·五行志》迋作往。往、迋、<彳+狂>,声并相近。”又《广雅·释诂二》:“迋,归也。”王念孙《广雅疏证》:“迋,即往字也。颜师古注《汉书·扬雄传》云:‘迋,古往字。’”

可见,迋可能就是往的古字,但《说文解字》另外收有“往”字,“往”在现代汉语是常用字,我们这里暂时只解释“迋”的用法。“往”字到本字时再说。

迋的用法古籍中有例,比如《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君使子展迋劳于东门之外。”国君派子展去到东门外边慰劳。这里用的就是本义:前往、去往。注意,因为这里后面跟的是慰劳军队的劳,往往会混为“慰劳”的意思,因为迋也释作慰劳。

(野史中的杨玉环与安禄山)

迋也解作慰劳。《广韵·漾韵》:“迋,劳也。”《新唐书·安禄山传》“(安禄山)入朝,杨国忠兄弟姐妹迋之新丰,给玉食;至汤,将校皆赐浴。”即用此义。

(二)guàng。这个读音出自《广韵》。有两个用法:(1)通“诳”。欺骗。《集韵·漾韵》中有记载:“诳,《说文》:‘欺也。’或作迋。”清代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壮部》:“迋,假借为诳。”比如《诗经·郑风·扬之水》:“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毛传》:“迋,诳也。”不要相信他人的话,人家只是欺骗你。

(2)通“恇”。恐吓。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壮部》:“迋,假借为恇。”这个意义,就是《说文解字》中许慎所引《春秋传》曰:“子无我迋”的用法。这句话实际上出自《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子无我迋,不幸而后亡。”杜预注称:“迋,恐也。”(华貙说:)您不要恐吓我,碰上倒霉才会死呢。

(三)kuáng。这个读音出自《集韵》。妄。《集韵·阳韵》:“迋,妄也。”未见典籍有应用实例,因此暂不举例。

迋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迋字的小篆写法)

3、逝。读shì。《说文解字》给的解释是:“逝,往也。从辵,折声。读若誓。”本义是往,过去。《尔雅·释诂上》:“逝,往也。”比如《书·大诰》:“若昔朕其逝,朕言艰日思。”《孔传》称:“顺古道我其往东征矣。”大意是:像往日讨伐纣王一样,我将要前往,我想说些艰难日子里的想法。又比如《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在河边,说:逝去的就像它那样啊,日夜不停。“逝者如斯”一词后来发展为成语,指时间就像不停流动过去的河水一样。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

(逝者如斯夫)

又比如毛主席诗词《到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也用此义。

(李武油画《到韶山》)

也可解为飞过;盘旋。比如贾谊《吊屈原文》:“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凤凰都远走高飞了,它们都是为了避祸而飞走的。又比如《淮南子·览冥》:“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高诱注称:“逝,犹飞也。”

本义之外,逝还有其他用法。比如:

(1)死亡,去世。比如逝世。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大意是: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怨。

(司马迁像)

(2)经过。比如《诗经·小雅·何人斯》:“彼何人斯?其心孔艰!胡逝我梁,不入我门。”他是什么人啊,心地阴险真可恨,为何经过我的鱼梁,不肯进入我的家门?

(3)用作助词。没有实际意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杨树达《词诠》卷五:“逝,语首助词。无义。”比如《诗经·邶风·日月》:“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天下竟然有这样的人啊,记不得自己的故乡。逝不古处,就是不古处,也有一说,这里的逝不,就是不逝,都说得通。

(4)通“誓”。表决心之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泰部》:“逝,假借为誓。”比如《诗经·魏风·硕鼠》早期的版本写作:“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的快乐的地方去。

(硕鼠)

逝字的小篆写法如图:

(逝字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232,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Previous Post
10款好用的团队管理软件大比拼:提升效率的秘密武器揭晓!
Copyright © 2088 元素星在线活动查询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