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韘(扳指)的功能作用引用1来源1.http://www.hues.com.cn/gudong/gwzt/show/?N_ID=9822
韘,又称扳指,是古代射箭时用于保护手指的器物。从商代到清代,韘经历了从实用工具到装饰品的演变过程,其材质、形制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韘的功能作用、形制特点及其材质演变。
韘(扳指)的功能作用
韘最初的功能是保护手指的用具。弓箭是古人非常重要的武器,古人拉弓时将韘戴在拇指上,本为拉弓射箭时套于拇指上勾弦的工具,箭羽从握弓之手的拇指处飞出时,韘(扳指)的功能作用就是保护手指不被擦伤。
随着历史的发展,韘的功能逐渐演变为装饰器物。《诗经·卫风·芄兰》中有载:“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狎)。”表明至少在春秋时期,韘已经不完全是习射用具,佩韘成为周代贵族成年的表征。到汉代韘演变成形佩饰。清代又流行,是一种戴于右手大拇指上用于赏玩的装饰品。
韘(扳指)的形制
韘(扳指)的形制主要有两种,一为坡形扳指,坡形扳指从侧面看一边高一边低,正下方有一弦槽,坡形扳指一直使用至明代;
另一种韘(扳指)的形制是筒形韘(扳指),这种圆箍状的主要流行于清代的满族和蒙古族中。扳指作为清代流行的饰物,反映了满族重视骑射的风俗。
韘(扳指)的材质
韘(扳指)的材质比较多,早期韘(扳指)的材质是象牙、犀牛角、黄金材质的;
明清时期韘(扳指)的材质主要是和田玉、白玉、青玉、翡翠、水晶等。
本文原文来自中国新闻网。
